《幼仪杂箴》是方孝孺所著的一部关于修身养性的箴言集,它把理学中修养心性的内容和方法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教导人们通过规范日常言行来修养身心。以下是其中10句经典箴言及逐句心得: 1.“坐维坐容,背欲直,貌端庄,手拱臆。仰为骄,俯为戚。毋箕以踞,欹以侧。坚静若山乃恒德。”- 心得:这句箴言强调了坐姿的重要性。端正的坐姿不仅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,更能培养“坚静若山”的内在品质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忽视这些细节,而随意的坐姿可能反映出内心的浮躁与不稳重。保持良好的坐姿,能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修炼沉稳的性格,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都能处变不惊。
2.“立足之比也如植,手之恭也如翼。其中也敬,而外也直。不为物迁,进退可式。将有立乎圣贤之域。”- 心得:站立时像树木一样挺拔,双手恭敬如同羽翼。内心怀有敬意,外在表现正直,不为外界干扰所动摇。这不仅是一种身体姿态的要求,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。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这样的状态,才能逐渐向圣贤的境界靠近,培养出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。
3.“步履欲重,容止欲舒,周旋迟速,与仁义俱。行不畔乎仁义,是为坦途。”- 心得:行走时步伐稳重,举止舒缓,与人交往的节奏快慢适中,并且时刻与仁义同行。如果行为不违背仁义,那么人生之路就如同走在平坦的大道上。这告诉我们,在行动中要时刻以仁义为准则,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,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安稳、长远。
4.“寝形倦于昼,夜以息之。宁心定气,勿妄有思。偃勿如伏,仰勿如尸。安养厥德,万化之基。”- 心得:白天身体疲倦,夜晚需要休息。睡觉时要宁心定气,不要胡思乱想。睡姿也有讲究,不要趴着像伏地一样,也不要仰卧像尸体一样。良好的睡眠是修养品德的基础,是万物变化的根基。它提醒我们,要重视睡眠质量,保持内心的平静,这样才能在第二天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生活和学习,更好地修养自身品德。
5.“揖张拱而前,肃以纾敬。上手宜徐,视瞻必定。勿游以傲,勿佻以轻。远耻辱于人,动必以正。”- 心得:作揖时,张开双手向前,态度严肃以表达敬意。抬手要缓慢,目光要坚定。不要表现出傲慢或轻浮的姿态。这样做能使自己远离耻辱,行动也必然端正。作揖虽是一种简单的礼仪动作,但其中蕴含着尊重他人、自我约束的深刻道理。通过注重这些礼仪细节,我们能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良好的修养,赢得他人的尊重。
6.“食珍腴之惭,不若藜藿之甘。万钟之尸居,不若釜庾之有为。苟无待于富贵,夫孰得而贫贱之。”- 心得:享受珍贵美味的食物时如果内心有惭愧之感,还不如食用粗茶淡饭时内心的甘甜。拥有万钟俸禄却无所作为,不如有少量的粮食但能有所成就。如果不依赖于富贵,那么谁又能让你变得贫贱呢?它告诫我们,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,而应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和实际作为。真正的富足在于精神的充实和对社会的贡献,而不是物质的堆砌。
7.“饮酒之为患:俾谨者荒,俾庄者狂,俾贵者贱,而存者亡。有家有国,尚慎其防。”- 心得:饮酒带来的祸患很多,它能使谨慎的人变得荒唐,使庄重的人变得轻狂,使高贵的人变得低贱,甚至使生存的人走向灭亡。无论是治理家庭还是国家,都要谨慎防范。这句箴言提醒我们要适度饮酒,不可沉迷。过度饮酒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,还可能影响个人的行为举止和道德修养,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。
8.“言发乎口,为臧为否;加乎人,为喜为嗔;用乎世,为成为败;传乎书,为贤为愚。其发也,可不慎乎?”- 心得:话语从口中说出,可能是善言也可能是恶语;施加到别人身上,会让人欢喜或恼怒;用于世间事务,可能导致成功或失败;流传在书籍中,会让人被视为贤能或愚昧。所以说话能不谨慎吗?它强调了言语的力量和影响。我们在说话前要深思熟虑,避免口出恶言或不负责任的话语,做到谨言慎行,以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。
9.“得乎道而喜,其喜曷已?得乎欲而喜,悲可立俟。惟道之务,惟欲之去。颜孟之乐,反身则至。”- 心得:因为领悟了道而喜悦,这种喜悦是无穷无尽的;因为满足了欲望而喜悦,悲伤很快就会到来。我们应该致力于追求道,去除私欲。颜回和孟子的快乐,只要反省自身就能达到。这让我们明白,真正的快乐源于对道德和真理的追求,而不是物质欲望的满足。当我们将心思放在提升自己的品德和智慧上时,才能获得内心真正的宁静与喜悦。
10.“诵其言,思其义。存诸心,见乎事。以敬畜德,以静养志。日化岁加,山立川驶。圣道卓然,焉敢不至。”- 心得:诵读经典时,要思考其中的含义,将其铭记于心,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。以恭敬之心修养品德,以宁静之心培养志向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日积月累,就像高山屹立、川流不息一样,自然能够达到圣贤之道。它教导我们在学习经典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诵读,更要深入思考并践行,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沉淀,提升自己的品德和志向,最终走向圣贤的境界。
诚挚地感谢大家阅读欣赏,分享智慧,传播正能量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